【律詩的悲哀】
律詩,在初唐形成。起初由一班詩人(如宋之問、沈佺期、杜審言等),提倡聲律,又以
對仗形式加入,在去粗取精之下,就奠定了律詩的格式。而杜甫更以律詩為主,作品內
容廣泛。他以純熟的技巧;語言的錘煉。將律詩推上更高一層。令到律詩成為唐詩的典
範。
在杜甫之後,律詩更得當時詩人熱愛,其中就以李商隱最為突出。不過,在晚唐之後,
宋朝、明朝時期,律詩雖然還是興旺,但與杜甫、李商隱的輝煌,就失色很多。原因
或有幾點,就試列出某些狀況出現,與大家參考。
唐朝詩人能寫好詩,除了當時科舉制度關係,而且正直太平盛世。自南宋後,明朝、
元朝、清朝,都比較多戰爭與禍害,這是其中一個原因。又自唐朝到宋朝期間,文
學多了填詞的體裁。詩人既好詩學,也熱愛填曲詞起來。還有在明朝期間,文學體裁
更廣,有唐詩與宋詞的作品,也新興了小說及演義的作品。這是第二個原因。
清朝期間,曾經有學者想再復興唐詩及宋詞,但因為朝代的變遷;人材的凋零。單單
幾位詩人的推廣,又怎能成事?而且當時學界中以作研究為主,唐詩、宋詞的學說書本
就出了很多。所謂的復興,也只是一剎那而過!清末民初,新思想與西方文學加入,詩人
也轉到新興的新詩了。
所以唐詩的興盛,是因為得唐朝時的天時、地利、人和之下,成為中華文化最精彩的一頁。
雖然天時、地利、人和是關鍵,但是我還有另一個原因提出,讓大家作個探討。
律詩與絕句興衰,有很多原因是相連,如作者的傾向;門派的豎立等。而杜律的出現,
更成為主要原因。李商隱之所以繼杜甫之後,能獨當一面,是因為他對創作的熱誠。在
他作品當中,很難尋找到近似杜甫的創作。在古往今來,詩人寫律詩,都圍繞在杜甫或
李商隱的體裁而賦。而杜律的拗句格式,更令學界是為主要的探索。不過,所謂的拗句,
時至今日,還有著很多爭議,未完全得到肯定。
大家在學寫律詩時,當然也要了解杜律的所謂拗句與所謂吳體的格式。因為有了不同的格式,
在創作時候,就可以盡量以境界的重要性,讓平仄寬一些。不過,不知道何時?詩人為何對格
式的迷戀而忽略了意境的重要性。杜甫的作品,所謂拗句的體裁,也只是佔作品的兩、三成。
他的作品總是以正體為主。而李商隱的作品,拗句的出現就更少。
律詩是一種難寫但易好的體裁。不論用正體平仄或拗句寫作,平穩、工整總是不難。但要像
登高、黃鶴樓、蟬等作品,請大家還是以境界為要務。格式的迷戀,在我來說,就像對外表
的重視,外表的一種裝扮,一種門面功夫矣!希望不會有詩家以為對杜律的深究後,寫出不同
變化的拗句律詩就是高深莫測。如果是的話,這真是律詩的悲哀!
松崗逸客 筆錄於2014年12月
律詩的悲哀
[phpBB Debug] PHP Warning: in file [ROOT]/vendor/twig/twig/lib/Twig/Extension/Core.php on line 1266: count(): Parameter must be an array or an object that implements Countable
誰在線上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